航企資不抵債波及全行業(yè)
2013-07-16 16:37:01 來源:江蘇新聞廣播 編輯:國際船舶網(wǎng) 我有話要說
最近本臺連續(xù)報道了安徽省最大的民營航運公司——蕪湖石硊江海輪公司“國運29號”海輪的船員,因為公司資不抵債,被迫在南京龍?zhí)陡蹍^(qū)拋錨的消息。這起個案又給“深陷迷航”的航運市場投了一顆石子,航運和船舶企業(yè)在問,寒冬還有多久?但回答依然是看不到曙光,不過政府的提振政策有望年底出臺。
除了拋錨在南京龍?zhí)陡蹍^(qū)的“國運29”號海輪,蕪湖石硊江海輪公司的其他船舶都慘遭棄船的命運。而反觀江蘇的航運市場,同樣一片寒冬,省內航運公司基本處于虧本營運的狀態(tài),長江泰州段的夾江中停滿了已經(jīng)停航的海輪。江蘇華江海運公司遠洋船長徐永祥介紹,船員發(fā)不出工資是常事,有的船連燃油都買不起,利潤就更別提了:“我要把燃油油耗卸掉,還有港駛費好比港口裝卸費港口簽單費去掉,滑油要去掉吧,一個航次滑油要好幾噸呢,人員工資和利息什么的都不談了,只要能滿足這三樣,我們就開始走了,但實際上來說是虧的。”
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走勢的晴雨表——波羅的海指數(shù)一直處在1000點一下,航運人士表示,波羅的海指數(shù)只有在1800點左右時,航運企業(yè)才能保本,連年的虧損讓處在產(chǎn)業(yè)鏈最上游的航企“深度迷航”,從而也直接導致下游的船舶市場一片低迷。南通中遠川崎(位置 評論 新聞)船舶工程有限公司黨工部部長彭長青:“航運不好必然就影響船市,現(xiàn)在美元貶值對我們來說損失很大,都是國外注冊的船籍結算都是用美金結算的,跌一個美分我們就要損失766萬人民幣。我們在大連投了一個廠,100多個億,現(xiàn)在只到了68個億,已經(jīng)投產(chǎn)了,但是生不逢時,接兩條單子,我們做一半,給他們做一半,只能這樣干。”
但像南通中遠川崎這樣幸運的船企很少,大多數(shù)都接不到訂單。不過也有船廠為了維持營運,在國外船東低價超底的過程中頻頻接單,彭長青說,這種訂單實則是毒藥:“現(xiàn)在很多船廠有點饑不擇食啊,但是實際上單子接多了不是好事情,有的就是毒藥,因為現(xiàn)在是成本價接船,有的甚至是低于成本價,只是說為了有活干,哪怕虧也要接,總得讓他運轉,但你一接匯率一變,原材料一漲價,真是死得越快。”
航運市場茍延殘喘,船舶企業(yè)又運力過剩,航運供求關系在嚴重扭曲。據(jù)7月8號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(fā)布的第二季度中國航運景氣報告顯示,自2011年四季度以來,我國航運景氣指數(shù)已經(jīng)七個季度處于景氣分界線以下。對此,參加中國航海日大會的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局長宋德星沒有避諱:“航運進入了低谷還看不出黎明的曙光在什么地方,08年到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5年了。下一步我們要采取措施,支持我們的航運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”
宋德星介紹,交通運輸部今年即將出臺的航運提振政策,包括出臺優(yōu)惠政策和信息引導兩方面,希望是一劑強心針:“我們運行的成本偏高,政策上沒有配套,所以我們今年在這方面有所突破,有些稅費啊,參照國際慣例,與海運發(fā)達國家政策基本接軌。加強航運市場的調控,鼓勵貨主和航運企業(yè)要聯(lián)系,簽訂長期的運輸合同,這是相對比較穩(wěn)定,不能盲目投入。”